说起NBA的励志故事,纳兹·里德这个名字绝对值得大书特书。
这位当年被所有球队都看不上的落选秀,如今竟然要和森林狼签下5年1.25亿美元的大合同。
想想看,从一个连选秀都进不去的无名小卒,到现在年薪能达到2500万美元,这简直就是现实版的美国梦。
里德的决定其实挺聪明的,直接放弃了下赛季1500万的球员选项。
乍一看好像有点冒险,但仔细算算账就明白了,新合同平均每年能拿到2500万,比原来的待遇好太多。
更关键的是,这份合同最后一年还有球员选项,等于给自己留了后路。
回想2019年的选秀大会,里德的遭遇真的挺惨的。
球探报告把他批得一无是处,说他太胖、个子不够高,打中锋差点意思,打大前锋又不够灵活。
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小子在NBA没什么前途,连个末位选秀权都没人愿意浪费在他身上。
好在森林狼的球探眼光独到,看出了里德身上别人没发现的潜质。
这小子在发展联盟的表现确实让人刮目相看,不仅把投篮练得炉火纯青,连控球技术都有模有样。
最厉害的是,他硬生生减了30磅体重,整个人的移动速度和灵活性都上了一个台阶。
从数据上看,里德现在场均能贡献14.2分6.0个篮板,三分命中率更是达到了38%。
这样的表现放在任何一支球队都算得上是重要轮换球员,更别说他还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宝贝。
森林狼球迷对他的喜爱程度也是与日俱增,甚至还搞了个"纳兹·里德毛巾之夜"来致敬他。
在2024年的西部决赛中,里德的表现更是可圈可点。关键时刻能站出来,该投的球敢投,该拼的篮板不含糊。这样的球员,说他是明尼苏达的城市英雄一点都不夸张。从球场表现到场外影响力,里德都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远超当初那个被人嫌弃的落选秀。
不过话说回来,这份1.25亿的合同对森林狼来说压力也不小。从2025-26赛季开始,里德的年薪就要达到2155万美元,这对球队的薪资空间是个不小的挑战。森林狼还得考虑朱利叶斯·兰德尔、尼克尔·亚历山大-沃克这些核心球员的续约问题,怎么平衡各方面的需求确实考验管理层的智慧。
如果薪资总额超过第二道上限,球队在季中交易和未来选秀权方面都会受到限制。这就像走钢丝一样,既要保持竞争力,又不能把薪资空间搞得太紧张。但对于渴望突破的森林狼来说,留住核心球员显然比保持薪资灵活性更重要。
再来说说公牛队的约什·吉迪,这位澳洲小伙也要拿到年薪3000万的大合同了。说实话,光看赛季平均数据,场均14分确实不算特别亮眼。但如果你仔细看全明星赛后的表现,那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。
全明星赛后,吉迪的数据简直像开了挂一样,场均21分10篮板9助攻,投篮命中率50%,三分命中率45%。这样的表现放在任何时代都算得上是全明星级别的发挥。更难得的是,他成为了联盟中仅有的三位能够场均贡献至少10分8篮板7助攻的球员之一,另外两位是勒布朗·詹姆斯和尼古拉·约基奇。
能和这两位超级巨星并列,说明吉迪的全面性确实值得认可。他不是那种单纯的得分手,而是能够在多个方面帮助球队的全能型球员。这样的球员在现代篮球中越来越珍贵,年薪3000万也不算太离谱。
当然,质疑的声音也不少。最主要的担心就是吉迪在强队和弱队的表现差异太大。就像施罗德在弱队能轻松拿到20+的得分,但到了强队就很难维持这样的数据。吉迪是否具备在高强度对抗中持续输出的能力,还需要时间来证明。
从技术特点来看,吉迪的三分投射确实不够稳定。虽然本赛季三分命中率达到了37.8%,但在比赛中经常被对手放空,说明他的威胁性还不够。防守端更是他的软肋,身体对抗能力有限,面对强壮的对手时往往处于下风。
公牛队的财务状况倒是不错,给吉迪开出高薪合同不会有太大压力。但管理层需要考虑的是长远规划,是否应该把吉迪当作建队核心来培养。如果未来有更优秀的新人出现,吉迪能否保住自己的首发位置,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的问题。
从市场角度来看,吉迪的合同也反映了当前NBA薪资水平的整体上涨。像他这样的全能型球员,在自由市场上确实能拿到不错的报价。公牛队与其让他走人,不如提前锁定,至少保证了阵容的稳定性。
不管怎么说,里德和吉迪的续约都体现了NBA对年轻球员的重视。一个是从落选秀逆袭的励志典型,一个是全面发展的潜力新星。他们的成功故事告诉我们,在这个联盟里,只要你有实力、肯努力,总会有人愿意为你的价值买单。
这两笔交易也让其他球队看到了投资年轻球员的重要性。与其花大价钱去追求已经成名的超级巨星,不如把眼光放在那些还有上升空间的潜力股身上。毕竟,像里德这样的成功案例虽然不多,但一旦押对了宝,回报绝对是超值的。